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日报 ,作者经济日报调研组
本文刊发于《经济日报》2024年3月13日头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到湖南考察调研,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勉励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长沙坚定信心,笃行不怠,苦干实干,向新而行。一批批项目落地推进,一项项技术走向市场,一个个品牌拔节生长,一群群产业聚沙成塔,交出了一份“长沙答卷”。
新定位驱动
长沙湘江新区有一家公司,主要业务是和时间打交道,公司里最多的也是各种“钟”——挂在墙上的时钟、摆在架子上的电子钟,以及藏在展柜里的“蓝宝石钟”。
这个有着充裕“时间”的公司就是长沙天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创始人单庆晓自豪地说:“时间就是金钱。对我们来说,精准的时间才是价值所在。公司研发的蓝宝石钟的频率精度相当于在地球与月球间分辨出一枚小小邮票的距离。”
如此精准,已不是单纯计时,而是超高精度物理测量,用在气象雷达上,可以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准确性,可谓“千里眼”。这个“钟”,单庆晓带团队研究了10多年,“科研倍感压力时,是政策支持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
除了精度,还有深度。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的“奋斗者”号,曾因载人舱体焊接难度太高而停滞不前。万米海水下,克服极高的压力需要极其精密的制造和焊接技术,它考验着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的硬核度。
来自长沙经开区的顶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有关单位联合攻关,研制出真空电子束焊接预热装置系统,完成了载人舱建造工序中最关键的一环。“那是历经上百次失败后才取得的成功。”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贺柱姣说。
都是做科研,一个能看天,一个会下海;一个有精度,一个有深度。乾坤变化之间,体现的是长沙企业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
“正谋划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表示,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不但能够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而且能够成为湖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对长沙来说,是一个新定位,也是一个新课题。那么,靠什么实现这一目标?
靠人才。对科技企业来说,人才是最大资本。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岳麓山下,长沙有58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4所,“双一流”学科14个。丰厚的教育资源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居前,培养出一批批三湘四水学子。如何尽显长沙的人才红利?
2023年11月26日,《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人才政策十条(试行)》发布,政策前4条主要为了引聚“高精尖”产业领军人才。从2017年的“长沙人才政策22条”到“自贸区45条”再到“升级版45条”,全覆盖、全方位的长沙人才政策体系已经成型。
“挣‘一线’工资,住长沙房子,做全球事业。”万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伟说,这是公司的口号,也是长沙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好待遇和低房价,要让在这里工作的人有干事创业的平台。
平台也是舞台。正是长沙在工程机械、北斗规模应用、文化创意等领域多年形成的产业比较优势,为科研人才搭建了创业舞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产业基础,也为科技成果找到了市场空间。
科技创新需要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市场。没有市场检验,再先进的技术也是镜花水月。长沙驰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对此深有感触。
几年前,这家物联网芯片设计公司靠研发超宽带(UWB)芯片起步,因为市场不大,更多作为技术储备。三年后,消费电子市场风起云涌,各大手机厂商和车企积极布局UWB技术,借此提升设备智能互联水平,芯片使用量成百上千倍增长,企业也由此打开了市场。
并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搭准市场脉搏。如何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最后一公里”,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为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长沙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长沙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促进了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长沙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超50%。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还要有优良的营商环境。正如沈晓明所说,湖南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坚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让企业来湖南发展有项目可投、有利润可赚、充分被尊重。长沙正是这样做的。
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车企比亚迪将项目洽谈第一站选在长沙。公司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地方对企业的重视程度和营商环境的优劣。我们看重的正是长沙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长沙已连续3年在全国工商联组织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全国前十。
“营商就是赢未来,服务企业无止境。长沙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全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说。
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哪个领域基础最好,哪个领域最有可能率先突破?答案不少,但其中一定包含种业。
在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中心常务副总经理刘志贤指着一款只有拇指盖大小、类似芯片的产品说:“这款基因快速检测试剂盒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产品,只需把种子或叶片轻轻一放,就能显示出基因序列,比国外产品更方便精准且成本低。”
种子基因筛查,可以提前预判作物未来长成啥样、哪些基因需要改进,通过基因直接选择和有效聚合,可大幅提高育种效率,实现精准育种。
创新成果丰硕,企业也有隐忧:万一技术被抄袭,怎么办?
“有办法。”在湖南自贸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喻巍指着一长串符号对记者说,这就是数字知识产权证明,能够保护企业隐私,还能同步到经司法、永信贵宾会机构认证的联盟链,为企业提供司法保障。
天时地利人和。一家家创新企业在长沙这片沃土中茁壮生长。长沙高新技术企业数从2012年的825家增长到如今的7889家,增长8.6倍。
“长沙近几十年的发展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阶段主要靠土地、资本、劳动力‘老三要素’驱动发展;第二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长沙逐步向科技、人力资本、大数据‘新三要素’过渡,城市依靠创新驱动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湖南省人民永信贵宾会参事、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吴金明说。
科技创新不仅是长沙过去10多年高速发展的驱动因素,也是长沙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威胜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如今,在威胜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内,平均每18秒下线一个智能电表,速度比10年前三四十人同时作业还要快。公司董事长郑小平坦言:“这是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牢记嘱托,继续走创新发展道路,依靠技术研发和效率提升,求突破、谋发展。”
企业如此,长沙亦如此。围绕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球研发中心的新定位,长沙锚定目标,坚定前行。
新制造担纲
说起中部地区传统工业城市,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太原、郑州、武汉,就是紧邻长沙的湘潭和株洲二地,也都是老工业基地。相反,长沙因为曾经布局重大项目不多,工业基因并不突出。
说起资源禀赋,数据最有发言权。资料显示,长沙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城市,煤炭、石油、天然气全部依赖外部调入,能源对外依存度达90%以上。
没基础,没资源,长沙该向何处去?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贺勇军说。不过,他说的不是企业,也不是人,而是公司建造的一个开挖直径达13.42米的大家伙——大型盾构机“深江1号”。
在铁建重工大数据协同管理平台,屏幕上实时变动的数据显示着盾构机的作业情况。此时,远在750公里外的珠江口水下106米处,当前我国最深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正全力攻坚断裂破碎带,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交通要道。
大国重器,是长沙先进制造业最鲜明的特征。世界最高泵送纪录、世界最长混凝土泵车、世界最大上回转塔式起重机、世界最大旋挖钻机……一项项最高、最长、最大的世界纪录,彰显着长沙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
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红霞对记者说,还记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精彩的点火仪式吗?是我们的高空作业平台,在2分03秒内将运动员稳稳抬升、顺利点火,难度相当于百米冲刺时把线穿过小针眼。
这一大一小之间,彰显的是长沙制造的实力,也是企业勇于创新的生动写照。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山河智能副总经理龙居才清晰记得总书记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总书记关于自主创新和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指示,敲击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是嘱托,是要求,也是义不容辞的使命任务!”
自主创新,何尝不是一个资源先天不足的城市,成长为工业城市的重要原因。吴金明认为,正因为长沙不是老工业基地,不能躺着“啃老”,才靠着自主创新,敢闯敢干,成长起来。说到底,还要从“人”身上找原因。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个现象:长沙不少制造业企业的领头人都是技术人员出身。比如,山河智能创始人、首席专家何清华,曾是中南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带头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曾是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院长……
这些企业家开始只是个手握高新技术的研究者,但他们在成果落地过程中发现,合作企业或者做不了或者质量跟不上,干脆自己下场“操盘”,最后不仅做出了产品,还做大了企业。这也是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精神的生动体现。
优势和劣势是相对而言,也会相互转化。曾经的短板,也会因际遇之变,条件之变,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跳板,甚至成长为城市壮大的长板。
“没有产业配套,没有工业基础,反过来看,也少了很多历史包袱,没有太多机制束缚,长沙的民营经济更加活跃,对市场的感知更加敏锐,只要创新做得好,资源运用得当,一样可以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长沙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胡亚立说。
在三一重卡生产车间,无论是智能电动重卡生产线还是制氢加氢一体站,都看不到一点传统制造业的痕迹。三一商用车智造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在布局新能源的同时推动现有产品电动化,正是看中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抢占先机。”
敏感的嗅觉,灵活的模式,让民营经济迅速壮大。
一花不算春,独木不成林。长沙制造业,从来不是靠一两家龙头企业的支撑,而是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发展,各种体量的企业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制造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我们将深入实施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湖南省副省长、长沙市市长周海兵说。
在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坐在无人驾驶公交中,记者能真切感受到汽车加速和转弯的平稳,但依然有疑问。
“我知道你想问什么。不是汽车研发生产重镇,也不是平台企业总部所在地,长沙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优势是什么?除了人才和产业基础,最大优势是政策环境。”湖南湘江发展集团副总经理、湘江智能公司董事长谢国富说。
2015年,长沙率先发布《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当时,对很多地方来说,智能制造还只是停留在纸上的概念。而后几年,一系列引领企业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
从“制造”走向“智造”,从“传统制造”走向“新制造”,既是长沙开新局、谋新篇的主动出击,更是其积蓄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策,这一切转变的背后,是政策环境,更关键的是永信贵宾会主动服务的理念。
长沙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大企业准备落户,但要求十分苛刻:一个月内让8000名员工拎包入住。“别说8000人,10000人都能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公租房,短时间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再好的政策怕变形,再好的理念怕换届。要企业有恒心,政策就要有持劲。宁乡市委书记张作林说:“宁乡此前的发展定位是‘工业强市,幸福宁乡’。我到任后觉得这个定位很准,就坚决沿用下来。定位不变,政策也不会变,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棒接着一棒跑。”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主力军、排头兵、主攻手,长沙牢牢抓住制造业这个“定盘星”“压舱石”,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展现长沙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新平台支撑
不靠海不沿边,深处内陆的长沙,实际上早在千年前,已经成为开放前沿。
时间回到1998年。人们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沉船,并从中打捞出5.6万多件长沙出产的瓷器。1000多年前,这艘满载长沙铜官窑瓷器的商船一定见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也是这座内陆城市闪耀世界贸易舞台的最好见证。
历史的辉煌并不能代表今天的成就。曾几何时,长沙的开放步伐慢了下来。
放眼全国,长沙既没有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优渥的政策环境和区位优势,也没有武汉、郑州等城市的全国交通枢纽地位。近年来,各地强劲的发展态势更让长沙增加了不少危机感和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定位,让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长沙找到了方向与动力。
202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其中长沙片区总面积79.98平方公里,占湖南自贸试验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开放平台是打造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的主阵地。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亚斌认为,长沙要以自贸区为新平台,探索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充分释放制度红利。
长沙的冬天,天气阴冷,但雨花区高桥大市场里商贾众多、热度不低。作为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市场,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韩国、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但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销售低端、山寨产品为主的“农贸市场”。
“变化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我们抓住了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历史机遇。”提起往事,雨花区委书记刘素月有很多话要说。“以前,雨花区人对高桥的第一印象就是脏乱差。这些年,我们把附加值低的物流、建材产业迁出去,把附加值高的展示、交易等环节留下来,腾笼换鸟,市场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更多中小企业看准长沙对外开放带来的商机,来自贸试验区寻求发展。湖南小橙子跨境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负责“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的运营平台,目前已入驻企业130多家。“借助平台,越来越多打工者变身创业人。”公司总经理王海朋说。
外贸企业迅速发展,离不开新平台的有力支撑,离不开企业的集群效应,也离不开永信贵宾会的推力。
据介绍,长沙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业务集约式发展新模式,通关时间平均压缩近50%,日处理能力从5万件提升到30万件。
高水平开放,需要更灵活的制度。长沙如何进一步突破制度藩篱?
在2023年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小咖主咖啡创始人景建华在展位前忙个不停,他一边为客人调制非洲咖啡,一边介绍自己的品牌,“要把非洲咖啡做起来不容易,主要是进口环节中间商多、成本高”。
直接交易行不行?中非贸易难点之一在于非洲国家拥有大量非资源性产品但外汇短缺,中国有市场需求但对非贸易资金回笼难。
作为担负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重任的湖南自贸试验区,打破了制度限制。2022年,自贸区长沙片区雨花区块开展了对非本币结算贸易试点,中非易货贸易服务平台上线。
易货贸易并非简单的“以物换物”,而是以服务平台为基础,撮合双边进出口事项,在需求、金额匹配基础上,进出口主体各自本币结算,实现跨境易货贸易。这让景建华等人发现了机会,也让对非贸易新模式不断开花结果。
开放的平台少不了开放的通道。当前,长沙正加快构建“空中丝路”“陆上丝路”“水上丝路”,不断丰富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网络,夯实开放基石。
在长沙开福区金霞经开区的长沙国际铁路港,一列列火车如长龙般停在铁轨上。只待一声鸣笛,这些搭载着工程机械设备、家电、生活用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将从这里驶向海外。
“专列发运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助于本土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湖南中南国际陆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红盛说,这几年,国内产业集群优势愈发明显,企业“抱团出海”进入加速期。
数据显示,2023年中欧班列(长沙)累计发运1111列,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2724.83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完备的交通网络,让长沙“聚中部、通全国、联全球”的能力不断提升。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开放的每一次深化,无不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制度的优化。行进中的长沙只有继续发扬“扎硬寨、打呆仗”精神,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改革开放。
新消费引领
“不夸张地说,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个年轻人,都能说出几个长沙新消费品牌,比如文和友、茶颜悦色、楂堆、零食很忙、柠季……”长沙新消费研究院企业咨询部负责人周彦儒说,新品牌的崛起,让长沙站稳新消费全国第一方阵前列。
为何长沙成了新消费之都?
有人说是因为房价低。数据显示,2022年,长沙房价收入比为6.12。近5年,长沙房价收入比均未超过7。相比来说,国内部分一线城市该数值甚至超过20。此外,长沙房价排名也一直居于大中城市后位。
也有人说是因为文娱基因。文娱和消费,从来不分家。当地蓬勃的文娱产业铺陈了“全民娱乐”的底色。发达的文娱产业和媒体优势,有利于品牌传播和人才培养,与长沙消费环境一起,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202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走进长沙文和友的瞬间,强烈的反差感扑面而来。这个坐落于长沙核心商圈的餐饮综合体外观现代,内部却别有洞天:老式居民楼、斑驳红砖墙、五彩霓虹灯、复古旧门店……2万平方米的空间经过改造,复刻了一个微缩版的老长沙市井图。
据文和友合伙人、长沙文和友总经理孙平介绍,平时店里日均客流量能到3万人左右,节假日还会翻倍。
“有为永信贵宾会”,这是长沙市天心区商务局办公室副主任邓健给新消费品牌火爆总结的一个关键词。
近年来,长沙不断从政策、措施、行动上支持新消费发展。2022年2月,长沙出台关于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将新消费业态培育作为六大工程之一;2022年10月,全国首个新消费研究院在长沙成立。2023年4月,长沙出台政策措施,对新创建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给予补助。
“光有政策不行,还要看如何执行。”长沙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肖磊说。
凌晨3点开门的市内景区,你见过吗?对于岳麓山景区来说,天天如此。2022年年中以来,岳麓山观日出逐渐走红。为保障游客安全,岳麓山景区将开门时间从早上6点调整到了凌晨3点。
景区管理人员对记者说:“开门时间的提前意味着工作人员上班时间要调整,管理制度也要跟上。人气来时一定要抓住机会。等人气散了,再想聚就难了。”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有志青年”。
走进湖南零食很忙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所在的楼层,明亮的黄色直冲眼帘,节奏感强的音乐伴随着急速的脚步,各环节忙不停。“员工基本是‘90后’。”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易礼钧说,高管也是“85后”,年轻人对市场的把握、对消费的感知更敏锐。
零食很忙充分发挥没有经销商、没有账期、没有后台费用等优势,迅速打开市场。从2017年建立以来,这支年轻的队伍已经把门店做到了4000多家。
同样是“85后”,新茶饮品牌楂堆创始人兼CEO牟永生认为,年轻人的优势是贴近市场,有冲劲,长沙星罗棋布的新消费品牌,正是一个个有志青年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品牌的创业者或早期股东,多少都有湖南广电或与之相关的标签。可以说,是湖南广电的娱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长沙的消费网红。文化与消费在此结缘。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殷殷寄语鼓舞人心,更化成磅礴动力,让青春长沙的生机与创造力不断喷薄而出,让新消费的底子更厚实、创意更多元,也将吸引更多有创意、敢行动的年轻人加入总书记所说的“朝阳产业”。
长沙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澎对记者说:“3年多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沿着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子,积聚了一批内容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吸引聚集了5万多名产业人才。”
2023年2月以来,在长沙下辖县级市浏阳,每周六都会推出沉浸式焰火秀,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这背后,是一群年轻人为新消费搭建的另一个场景——烟花。
湖南花火剧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成,更像一个导演,他的工作就是打造烟花特色的文化创意。其开发的“焰遇”文旅IP,为长沙新消费增添了真正的“烟火气”。
餐饮品牌、潮牌、文旅品牌,众多的新消费品牌在长沙生根发芽;复合、跨界、混搭,众多新消费形态在这里成长壮大。
“不入潮宗门,不进长沙城。”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沙繁华的城中心,拥有400多年历史的潮宗古街是长沙目前仅存的4条古麻石街之一。
“走在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就像打开长沙城的记忆闸门。这里的6500块麻石,每一块都有编号,每一步都是历史。”长沙开福棚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街如其名,潮宗街一直都有颗时代“弄潮儿”的心。
在潮宗街改造中,为了让文化唱主角,特意保留了很多老城原有的元素。比如,一个新店旁,可能就是三三两两的民居,挂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老城要看得见本地人,更看得见老长沙的风土人情,才会有吸引力。
老与新的交融,快与慢的变奏,每天都在这里上演。经过“更新”的古老潮宗街开始潮起来。
“不只有烟火气,更要有文化味。”天心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辉说,正因为丰富的文化资源,新消费品牌才有了讲不完的故事和连绵不绝的创新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位于长沙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凝练出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是这个城市的基因,也是新消费崛起的文化密码。
新问题待解
和长沙当地的干部群众聊天,他们并不喜欢“网红”这个词,而更愿意说长沙是一个颇具“网感”的城市。毕竟,网红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其持续性很难保证。
网红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为长沙带来了游客量激增、投资置业量增加、城市关注度与品牌美誉度提升等很多正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设施不匹配、管理难度大、审视更严苛等新问题。
相比流量带来的短期问题,长沙遇到的中长期问题也不少,包括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开放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等短板需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堵点较多,科技创新能力尚不足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要注意长沙制造业存在的隐忧。”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永信贵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安中对记者说,工程机械行业有很强周期性,当前行业整体处于弱周期。如果基建投资不及预期,支柱产业可能发挥不了最大效应。
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同业竞争。很多人对当年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同城之争依然记忆犹新。在行业巨头林立的情况下,在基建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竞争会否加剧?
作为一个有拼劲、有韧劲、有闯劲的城市,长沙不能也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
两年前,以14家工程机械主机企业和配套企业、机构为股东,成立了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工程机械产业巨头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
合作是第一步。放眼国内外,工程机械企业只有把握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浪潮,才能抵御强弱周期的不断扰动。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永信贵宾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邓子纲认为,长沙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供应链高端环节仍缺乏自主可控能力。
当前,长沙传统制造业对创新认识仍有所欠缺,比如,长沙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当地设立研发部门、研发机构和集团总部的少,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关键零部件对国外依赖程度高,被“卡脖子”风险不断凸显。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无论是周期问题还是“卡脖子”问题,长沙制造业的关键问题还在于创新。抓住了创新,才能实现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等的自主可控,抓住了创新,才能提高制造环节价值水平,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制造业强弱,不仅依赖于本身,也有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长沙市统计局在一份政策建议里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存于工业,工业的发展提升也离不开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是其中的典型。吴金明认为,虽然长沙上市公司总市值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但头部企业较少。长沙在金融资本利用和开发深度上还不够,资本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主要依靠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映到企业上就是融资难、融资贵。
长沙市工商联副主席王婧对此深有感受。“部分民营企业反映存在现金流不足、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等问题。银行信贷是企业融资主渠道,但因风控及企业规模等因素,向民企发放贷款准入门槛高、贷款成本也高。”
据了解,长沙正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助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力争到2025年全市上市公司不少于120家。
政策能够引起多少联动反应,长沙需要时间来作答,市场也需要时间来沟通。
一条湘江,把长沙分为“河东”和“河西”。曾经的“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间房”,诉说着长沙区域发展的不平衡。2019年,长沙由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开启了“一江两岸、比翼齐飞”的城市新格局。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永信贵宾会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与绿色发展研究所所长罗黎平认为,长沙要做大,最终还要落到空间上。长沙要做强,还要扎实推进“强省会”战略落地落实,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强省会之强不仅在于省会功能之强和经济实力之强,更在于辐射带动能力之强。
为此,长沙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包括飞地产业园模式、轨道上的长株潭等。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对标先进,长沙依然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罗黎平认为,长沙还要努力做平台建设者、生态构建者、区域组织者,目标可以更高一些,格局可以更大一些。
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新时代的十年,在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历程中,长沙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跨过了一道道峻岭,涉过了一条条险滩,让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一路向新,步履不停。
如今,站在时代大潮的新起点,面对风急浪高的新挑战,长沙正继续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气概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果敢,面对新问题,赓续新荣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